里面的意味有种道不清楚的迷人感觉. 她在追寻什么?想向什么臣服?我感觉她在逐步脱离现实生活,而向某种深信的东西跪下,像是在为宗教献身,但那“宗教”到底是什么?是小孩子?他的诗?又或是他的诗所指引出来的世界?还是小孩子写诗这件事情本身?说不清楚. 不过它确实很电影,现在有些电影故意接近现实,反而扁平,失真. 可是这个导演就很会拍,抓住了感觉:只存活于电影世界的影像. 说回来,这些不可解不能称之为神秘,因为她的目的性很强,只是我看不出她最终目的是要通往何方,诗歌本身?世界深处?广义的美?还是说导演故意去掉这个,只是为了表达这种近乎变态的献身式追寻只能落于惘然?一切终将无功而返. (她被她的的“工具”/“神”/小孩戏耍)我坠入她本人的网中了,在疑惑中思索她,代替她,进入她,而也许只有这样,我才能知道她的谜底. 钢琴就是具象化的综合情感载体;简·康平用那么诗意、浪漫的镜头,讲了一个女人一段真实到血淋淋的经历,有关这个女人对钢琴的迷恋和她的感情纠葛. 这个创作思路本身就是导演追求现实主义的体现,高级的女性主义电影就应该这么拍. 她拥有自己的艺术爱好,却因世俗伦理被流放到荒野下嫁给一个素未谋面又自比为神的男人,随后饱受折磨,同时一个爱她爱到爱屋及乌的汉子出现了(助她解脱). 而片中类似母女二人身穿笨拙裙装走过各种泥泞地这样的细节处理也很到位,既符合那个年代的风貌,同时也表现了着装对女性的束缚.